中工网记者 王姗中岩投资
2025年4月28日,北京人民大会堂里灯光闪耀,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超高压公司运维检修部变电运维管理专责吴嘉楠胸前全国劳动模范奖章的熠熠光芒,映射出一个女孩一路成长蝶变的故事——
时间回到2013年的夏天,循着“到西部去,到基层去中岩投资,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的时代强音,河北姑娘吴嘉楠说服了心存顾虑的母亲,谢绝了家乡的工作机会,离开母校华北电力大学,一往无前地奔赴青藏高原,去追寻自己的“光明”。
青海的美令人神往,吴嘉楠以为等待自己的是“风吹草低见牛羊”,却没想到高原反应成了自己要打的第一个“怪”。就在被头痛失眠、胸闷气短、食欲缺乏等症状折磨之时,业务上的难关也悄然来临: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之间的差距巨大,面对种类繁多的设备及后台多达上万条不同的信号,她手忙脚乱。好在吴嘉楠是个有韧性的姑娘。靠着白天在检修现场磨、晚上在后台监控机前学,她终于在冰冷的高原土地上生了根。
来到青海后,吴嘉楠长期驻守的第一站是海拔3700多米的玉树330千伏变电站。那时,玉树震后建设让当地得以并入整个国家大电网,摆脱了局地小规模发电、用电不稳定的问题,但牧民们的用电知识仍然欠缺,单纯认为家里的电是从变电站来的,因此只要家里用电出问题就会来变电站寻求帮助,哪怕是灯泡不亮、电器罢工这种小事儿。在一次次的入户解决问题中,吴嘉楠与牧民们结下了不解之缘。当牧民家中的灯泡在自己手中亮起时,在听到一声声“瓜珍切”和“扎西德勒”时,她那“维护光明”的初心便具象化了。看着新玉树灯火辉煌,吴嘉楠说:“真为自己感到自豪。”
时光匆匆流过,吴嘉楠飞速成长,在高原上的根越扎越深。2016年,她一举从青海省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上捧回奖杯,紧接着便作为骨干成员投入青海南部最大枢纽变电站——750千伏塔拉变电站的验收战场。面对繁重的验收和生产准备任务中岩投资,她连续驻站三个多月,在密密麻麻的设备中精准捕捉到近百条设备缺陷,并协同施工人员及时处理,为工程按期高质量投运提供了可靠保障。当塔拉滩的烈日与风沙在吴嘉楠的脸上磨出“高原红”的时候,塔拉变电站顺利投运了。得知青海海南地区的清洁能源终于源源不断送入国家大电网时,她说:“那一刻,我感觉整个变电站都在发光。”
相比盛夏,吴嘉楠更怕戈壁滩的寒冬。2017年初,塔拉滩下起暴雪。一天午后,变电站后台突然收到一条警告信息:母线的气室气压低。吴嘉楠立刻戴上安全帽和同事顶着凛冽寒风、踩着膝盖深的积雪前往设备区检查。当她和同事冲进漫天飞雪中的设备区时,一段母线附近传出“嘶嘶”的漏气声,压力表指针迅速降低。她当机立断向上级申请停电抢修,在等待指令期间一直密切关注现场情况,随时准备采取应急措施。由于异常情况发现及时,有效避免了故障扩大和设备二次损坏,吴嘉楠与同事为公司挽回了巨额损失。
寒来暑往,吴嘉楠始终奋战在变电运维、电力保供、验收投运最前线。凭借丰富的工作经历、大胆的管理成效、显著的工作业绩,她一次次被委以重任——
2020年初,年仅29岁的吴嘉楠竞聘为750千伏西宁变电站站长,成为当时青海所有750千伏变电站中最年轻的站长,也是唯一一名女站长;
2024年12月,吴嘉楠担任公司运维检修部变电运维管理专责,负责全省63座超高压变电站的运维管理。
“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伴着当地的童谣,吴嘉楠的根早已深深融入青海宽广厚重的土地。13年来,她的足迹踏过荒原、涉过风雪,每一步都印刻着对困难的无畏,也彰显出不断攀登的执着……
人民大会堂的掌声唤回了吴嘉楠的思绪。此时此刻,她的内心更加笃定中岩投资,自己将继续在电网运维一线奉献青春,成为一株扎根在高原大地的“电力木兰”。
金鼎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